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醫療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抗老食物 舌頭看健康 黑洞 收納 濃茶少喝 主題 膠原蛋白新食感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文學> 其他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啥是道德?? 發問者:匿名 發問時間:2005-05-06 10:46:23 解決時間:2005-05-09 01:47:03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1 評論: 0 意見: 0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52% 共有 31 人評價粉多青少年喜歡批判道德的存在 但是倒底啥是道德哩?????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回答者:自由 ( 初學者 3 級 ) ?> 回答時間:2005-05-06 11:48:35 [ 檢舉 ] 作者:簡守邦 指導教授:張震東教授 系所: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一九九八年六月) 道德是在社會互動中建構出來的 「道德」(morality)所指為何?在開始說明沃爾夫的講法前,這樣的問題值得先思考一下。 我們在第三章中,花了相當的篇幅來討論所謂「道德權利」——也就是基於某些理論基礎,每個人道德上都應該(morally ought)要擁有的權利,不管個人主觀上的贊同或知曉與否。換言之,重點在於有系統地探索那樣一個理論基礎或基本原則,而非探究個人的意見或人們的想法。這種討論「道德」的取向,或許可以稱作道德哲學取向,因為長期獨霸西方道德理論的正是屬於這樣一種觀點,尤其以康德為此一思潮的代表人物。 道德哲學的取向,希望能夠替道德行為尋求一個根本的道德原則,能夠讓每個具有道德行為能力的行動者,都可以根據那個原則,在特定的情境事態中做出符合道德——符合那個道德原則——的行為。所以那樣的道德原則必須是可以普遍適用於所有面對相似情境的所有人(可普遍化)。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那樣的原則只能在人身上找尋,只能向人的內心深處挖掘,而不能假借外在的力量;因為外在力量必然會受到偶然性(不同時空)的影響而發生改變,並不可靠。一旦能在人身上尋得人人皆有的特質(或是皆可能有的潛質),就奠定了道德行為的基礎,以及得出道德原則的可能性了。因而,儘管不同的理論可能提出不同的基礎,不論是所謂的「良知」、「自律」、或是「自利」,都是一種看待人類自我(self),或看待道德行為能力(moral agency)的觀點。所以,道德理論,也同時是關於「自我」的理論。 可是,問題在於,「自我」應該是變動的或是靜態的?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也正標誌了當代道德哲學爭論的主要分歧點。若視「自我」為變動的,在變動的基礎上尋求一個「可普遍化」的道德原則,無異乎緣木求魚。因此,講「原則」的人,不會視「自我」為變動。相反地,視「自我」為變動的人,則似乎不愛談「原則」。 近二十多年來,那種尋求「原則」以及強調道德行為者作道德判斷的道德哲學,正面臨根本的挑戰——開始有人反省一個根本的問題:道德哲學,或者有關道德的討論,究竟目的何在?他們認為,道德理論或許更應該關心實際的道德生活:如何解決道德困局,如何維持道德秩序,以及道德生活如何可能。在這樣的意義之下,「道德」指的是,一群共同生活的人,在實際生活互動中體現的彼此都能認可的行為規條。因此,道德理論涉及特定的人、特定的情境系絡、特定的需要,以及特定於這種種參與行動者的特定作為。如同赫爾德(Virginia Held)所言,「應能在所有系絡中指引著我們的道德,應該在不同的系絡中做出不同的指引」(轉引自Wolfe, 1989)。 在這樣的理論背景中,沃爾夫從社會學的觀點——特別是蘇格蘭啟蒙時期的道德社會學(例如第一章討論的亞當斯密)的傳統——提出他所謂的「道德是在社會互動中建構出來的」論點。 在Whose Keeper?一書,沃爾夫主張,社會科學(包括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也是道德科學——能夠指引人們在不同的生活領域中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也就是道德生活)的學問。可是,不管是經濟學或是政治學,都無法妥切地回答現代性(modernity)所造成的一個道德兩難:一方面,我們對他人的道德義務的範圍增加了。我們與他人互相倚賴之關係範圍增加了,我們不僅與自己的鄉里、自己的國家,即使其他國家的人,也都有分工合作的倚賴關係,也都有道德上的義務。可是,另一方面,這樣的道德義務卻是薄弱的。現代人之間,即使是有親密連帶關係的人之間,彼此照顧關懷的道義感,卻遠比以前薄弱了。 沃爾夫主張,道德(意指一群人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而非道德哲學中的道德判斷問題)本質上是在社會互動中建構出來的。道德這回事,不光只是一味遵守某些被宣稱是先驗的、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則或道德判斷的規則而已。道德的真正意涵在於,在實際生活的活動與互動中,在道德行動者之間所形成的一套彼此都能認同的(recognised)規則。或者說,道德不是道德哲學家的事,而是道德行動者(moral agents)的事。 此外,因為道德問題基本上是關於「自我」的問題,這就表示,我們必須先正確地認識人類道德能力的可能性之基礎何在,也就是自我的構成,才有可能面對現代性的兩難。當人被經濟學視為自利的效益的極大者時,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種關於自我的理論將會導向某種道德立場——例如對選擇自由的信念;類似的情況是,當政治學把人視作是具侵略性且短視時,就可能伴隨著對於政府權威的捍衛。可是沃爾夫認為,這兩種對於人類道德行為(human agency)的論點,若不是因強調對自我的義務而犧牲對他者的義務,就是正好相反,都不能妥切地解決現代性的兩難(p.212)。而社會學理論中有關符號互動論[1]與社會現象學[2]的講法,沃爾夫以為,兼顧了對社會行動的理解以及對自我在社會行動系絡的認識,最適合作為現代的道德科學。因為這種觀點,允許我們將道德義務看成是社會建構而成的實踐,此一實踐是(能夠成長與學習的)行為者與(能夠改變的)文化之間的不斷協商。 首先,沃爾夫預設個人行為從來就不是出於任何絕對崇高的動機,而是對於多元的多樣環境的回應(p.213)。因此,不同情境會有不同道德,而文化(理解成意義之涵養時)就是道德規條知識的源頭。 此外,雖然人具有自我省察的能力(215),卻不是整天沒別的事可作;道德省思往往是間歇性的,針對重要議題而發的。 置身於特定的文化與社會系絡,就是置身於特定的意義系絡中。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中,個人將可以有很多可能的選擇項,所有選擇項都牽涉到不同程度的道德複雜性(moral complexity)(218)。為了處理不確定性與偶發事件,道德行為者透過協商過程中創造出彼此能夠認可與接受的行為作法,以回應情境。沃爾夫強調,道德行為者不只是遵循規條而已,還會創造規條,來作為未來行為的指引。這樣的能力不應該被漠視或忽略。 置身文化與意義系絡的個人,透過學習,理解到有關時間與空間的認知;而這樣的認知能力,是個人界定身份的核心,也是道德成熟的表徵。因此道德是動態的成長過程。所以,道德自我不應該是靜態的,反而應該是變動的、會成長的、能透過學習而逐漸成熟的自我。經濟學把自我等同於靜態的偏好,就不適切了。 而道德能力的學習與養成,只有透過日常生活的實際活動(practices)。人在實踐過程中,不但實現活動的目標,也對自我造成若干的道德方面的轉變[3]。 既然強調道德自我在與他者的互動過程中的教育與養成,就必須提及他者(other)。而強調生活實踐的觀點,就不可能把他者限定為較狹隘的人。雖然說到底,互動的對象必定是活生生的個人。但是,作為道德對話之對象的他者,卻可能是任何對人類生活起作用的社會制度,個人生活實踐的表現場域。換句話說,不僅道德是在社會互動中建構出來的,而且,參與互動的他者,不只是活生生的人,也可以是一套對人的行為產生實質影響的實踐活動,與由整套實踐活動構成的制度。在沃爾夫的觀念中,國家、市場、與社會,都是道德行動者(moral agents),都在道德的社會建構過程中,起著一定的作用[4]。 可是我們知道,不論資本主義市場機制,或是在現代國家的架構下推動福利制度的福利國家,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而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則是來自人的活動(不論是生產活動、溝通活動,或是滿足需要的活動)。既然是歷史產物,隨著這些制度的運作日趨穩定與強勢,連帶地也將產生屬於這個時代的道德問題;在這個時代裡,個人與這些制度的對話結果,是不是能夠形成適切地解決現代人的道德兩難?或者反過來說,是不是這些制度產生道德兩難呢? 藉助於沃爾夫的論點,我們來回顧一下普蘭特證立社會權的論述,將會發現,他的講法也避免不了沃爾夫所指出的道德問題。 普蘭特認為,社會權是可以從基本需要加以證立的。由於權利是一種雙向的關係,一方面是權利擁有者,就會關連到有義務要滿足該權利的另外一方。因此,社會權為社會裡頭的全體公民所有,應盡義務的另外一方,就是國家。國家肩負起成就公民社會權的任務,國家體現了人與人之間遙遠又陌生的義務。根據普蘭特的說法,在一個民主政體中,我對陌生人的需要所必須盡到的道德義務,就是「支持那些企圖滿足社會需要的制度、福利機構、社工員等等作為」,而不是要「以個人的名義將若干資源捐贈給那些受剝奪的人」。所以,福利國家的道德基礎,在於社會權利,而非利他心(Plant, 1988: 71-73)。 這樣的道德義務——支持福利制度——很容易盡到,不是嗎?只要支持福利國家,那樣的國家就會替選民負擔起滿足社會權的直接義務;發自利他心的救濟行為,不是一定得盡的道德義務。當國家已經準備好要承擔起我們原本應盡的道德義務時,不管是對疏遠的陌生人或是對親密的家人,我們還能期望個人盡這些義務嗎?人與人之間的道德疏離,似乎難以避免。對於街角陌生老人的需要,我的確有幫助他們的道德義務,但,我只要投票支持福利制度即可,制度本身會替我去完成滿足那些老人需要的義務(Ignatieff)。換言之,人們只對一般化的他人(generalized others)有義務,但卻對身邊具體的個人沒有立即義務[5]。 問題癥結或許有幾方面。首先是前面提過的道德問題的性質。普蘭特代表的是康德式的哲學傳統,著重於可普遍化原則探詢,著重於道德上的應然如何可能的問題。因此,雖然也強調基本需要,但是,如前一章所述,基本需要的主體是虛擬的主體,是理論想像中自律的道德行為者。但是,對沃爾夫而言,道德問題不光是哲學家的事,也是實地進行道德活動的行為者的事。 連帶地,關於自我就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既然普蘭特所關心的道德,是道德哲學裡頭的思考,因此,「道德系統的先決條件」必然只強調「自律」的重要性。所以,雖然強調先決條件,似乎避免了靜態的「自我」,強調構成自我的諸因素對道德主體自律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卻賦予「自律」這個概念抽象的意義,要求道德行為者能夠自實際脈絡中抽離出來,自主地作道德判斷,換句話說,自主地遵循著道德原則。但,沃爾夫卻是一再強調,人不只是遵守道德規條的行為者而已;相反地,既然道德著重於實際生活的問題,人就該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人要能創造道德規條。 沃爾夫的論點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特別是他強調自我的構成與日常生活實踐的關係,以及個人與社會制度的互動所引發的道德問題。 -------------------------------------------------------------------------------- [1] 符號互動論是社會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以布蘭默(H. Blumer)為主要創始人。「符號互動」意指,兒童如何由人們或團體所共有的象徵及理解體系中學習與認知。故符號互動論主要研究人與人互動之過程與性質,以個人為研究單位,強調互動過程中,個人不斷修改調整自己的行為,使社會產生變遷,並產生自我的概念。符號互動論的基本為:人類對事物的行動的基礎建立在事物對他們的意義上,而該事物的意義,乃是透過個人與他人的社會互動而浮現,並經過個人的詮釋過程之後,得到確定。 [2] 社會現象學由舒茲(A. Schutz)首開先河。來自歐陸的舒茲承襲著韋伯詮釋社會學的傳統,試圖借用哲學家胡賽爾用以還原生活世界的現象學方法,以解決個人主觀意義的問題。社會現象學著重於置身生活世界中的不同行動者之間,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意義洪流中,發生於主體與主體之間的意義互動與相互理解。舒茲的主要著作為《社會世界的現象學》(台北:桂冠)。 [3] 哲學家麥金泰(A. MacIntyre)界定的實踐(practice),頗能抓住這裡的討論精神:‘By a “practice” I am going to mean any coherent and complex form of socially established cooperative human activity through which goods internal to that form of activity are realized in the course of trying to achieve those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which are appropriate to, and partially definitive of, that form of activity, with the result that human powers to achieve excellence, and human conceptions of the ends and goods involved, are systematically extended.’ (引自Wolfe, 1989: 219-220) [4] 也是基於這層考量,沃爾夫才會宣稱社會科學也是道德科學。 [5] 班哈比用內在批判的方式,呈顯出康德這套強調可普遍化的道德哲學,若是只著重於普遍的他者,將會產生違反基本前提的不一致結論(Benhabib, 1987)。 ------------------------------------------------------------- 自由補充 道德其實有其哲學的論述,道道並非我們堅稱傳統的行為規範和對事務單一的態度,我忘了哪為西方的哲學家說過(如果沒有記錯,好像是尼采):太多的道德是一種不道德. 非人性的制約也算一種非道德的行為.而過去一直到現在的教育,道德停留在表面的教條規範,非更深的思考道德行為對人類的意義,道德以符合社會建構的不同需求,台灣簡單說,還不構成道德教育,頂多算教條服從訓練. 相關詞: 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倫理道德,職業道德,道德風險,道德兩難,道德月刊,道德教育,道德危機,金融常識與道德,道德危險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0 ) | 意見( 0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唔~~~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相關問答 [ 西方文學 ]什麼是道德 [ 其他 ]何謂基本的道德原則?? [ 中國文學 ]求一篇有關於"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財富"的一篇文章 [ 物理 ]請教『道德相對主義』由誰提出?確切年代?是否排斥絕對價值? [ 歷史人物 ]道德與品格 [ 心理健康 ]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有何不同? 更多 其他回答(0) 意見(0) 相關評論(0) 目前沒有資料 目前沒有資料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資料儲存中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11/15 知識團資料轉換作業說明 HOT! 拍賣 | 奇幻小說 武俠小說 言情小說 刊登贊助網站禾秝空間設計 提供專業室內設計 www.hl-interior.com 入圍台灣室內設計大獎!提供舊屋翻新、商業空間設計等服務,歡迎新竹以北洽詢! www.hl-interior.com 夏恩英語 - 來自英國 www.shane.com.tw 歐系師資100%具國際教學執照,助您通過入學英語檢定! www.shane.com.tw 解構系統家具 提升您的居家質感 www.airlonglee.com.tw 現代簡約、時尚優雅,打造專屬生活空間,客製化系統家具,全省服務經濟實惠! www.airlonglee.com.tw 室內空間設計-完全設計 www.dayo-casa.com 打造專屬豪宅!專業室內設計,豐富經驗累積,百種風格作品呈現,幸福空間看得見! www.dayo-casa.com 中華民國全民法律關懷輔導協會 www.lla885.com.tw 債務整合專業團隊,提供債務協商、更生、清償、清算等法律服務,歡迎免費諮詢。 www.lla885.com.tw 全家全省連鎖一24H服務 www.0800666333.com 離婚證人協議書日夜到府服務.便利誠信商譽保證.價格平實.全省連鎖店.地址查詢 www.0800666333.com最新其他 發問中 已解決 2012下半年徵文活動 急急急~~~ 急需~ 新詩一首 更多 如何欣賞一首新詩(現代詩) 20點 更多 精選關鍵字 劇本 大綱 小故事 結局 投稿 同志 賞析 出版 同人文 寫作 排版 哲理 出版社 靈感 作文 小語 素養 中英對照 耽美 散文 座右銘 推薦 心得 網路文學 論文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2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 Nov 19 Mon 2012 16:19
啥是道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